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它指的是侦查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以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这种措施通常适用于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

取保候审的概念,2024取保候审的条件及程序是什么

2024取保候审的条件

取保候审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这种情况下,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罪行较轻,没有必要逮捕,但如果有可能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及其他妨碍诉讼顺利进行的,应当采用取保候审。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这意味着虽然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罪行较重,但如果在采取取保候审时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且没有逮捕必要时,可以采用取保候审。

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这种情况下,考虑到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特殊身体状况,可以采取取保候审。

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在羁押期限届满但案件尚未办结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也可以采取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的程序

取保候审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申请: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其聘请的律师也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

决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接到取保候审的申请书后,应当在7天之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应当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检察院检察长或者人民法院院长批准,并签发《取保候审决定书》和《执行取保候审通知书》,并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

执行: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在执行时,应当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宣读《取保候审决定书》,并令其签名或盖章,告知其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遵守的规定。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
鲁ICP备2002270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