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利”是一个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概念,通常指经营者通过不正当手段或利用特殊条件,在短时间内获取远超合理范围的高额利润。其核心特征是利润水平显著偏离市场正常收益,且往往伴随伦理争议或法律风险。

什么是暴利

从经济学角度看,暴利可理解为利润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收益。例如,普通商品的市场平均利润率可能为 10%-20%,但若某企业通过垄断、哄抬物价等方式将利润率提升至 50% 以上,即可视为暴利。这种超额利润违背了市场公平竞争原则,可能扭曲资源配置。

法律层面:各国法律对暴利的界定不尽相同,但普遍将通过违法手段获取的高额利润视为非法暴利。例如,《价格法》禁止经营者利用虚假信息、操纵市场等方式牟取暴利;《刑法》对非法经营、诈骗等行为的暴利所得予以严惩。

伦理层面:暴利常被视为“剥削”或“不义之财”。例如,自然灾害期间哄抬食品、药品价格,或利用消费者弱势地位(如医疗、教育领域)获取高额利润,均会引发社会道德谴责。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
鲁ICP备2002270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