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断工龄是指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一些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安置富余人员的一种办法。具体是参照员工在企业的工作年限、工资水平、工作岗位等条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经企业与员工双方协商,报有关部门批准,由企业一次性支付给员工一定数额的货币,从而解除企业和富余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把员工推向社会。
什么是买断工龄
例如,某国有企业因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精简人员。经过与部分员工协商,按照员工每工作一年,给予一定金额的补偿标准,一次性支付给员工一笔钱,然后解除与这些员工的劳动合同,这就是买断工龄的操作方式。
从法律角度看,《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企业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后,员工能依法享受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所以从这个层面讲,买断工龄并非必要。并且,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时,严格禁止企业采取“买断工龄”形式将员工推向社会。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